音樂藝術和音樂商業這兩個名詞擺在一起,會讓你在第一時間聯想到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對照表,是否有符合你的第一直覺。
音樂之於藝術 | 音樂之於商業 |
---|---|
好(乾淨、純淨的) | 不好(骯髒、粗俗的、讓音樂家喪失尊嚴的) |
我們這些人(音樂家、聽得懂的人) | 他們那些人(其餘的人) |
真正的呼召 | 買賣 |
想像力、創造力的境界 | 一堆繁雜的細節 |
和練習、演出相關的 | 和金錢、行政相關的 |
像是在家一樣的舒適 | 不太舒適的經驗 |
理想的(不實際的?) | 實際的(但限制想像) |
好的主意 | 實際行動 |
藝術本身 | 音樂就是職業 |
自我滿足 | 考慮到觀眾和社群的利益 |
自己的音樂 | 為觀眾演出 |
期待有人來服務 | 自己動手、負責藝術家 |
權利感 | 企業精神 |
———–
最近在Facebook看到了關於Angela Beeching的廣告,她是一位音樂生涯指導規劃師。看到這個職位名稱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後來上Google查了一下這個名字,發現還真不是一位簡單的人物,Beeching已經輔導過多位音樂家探索他們的音樂家職涯,找她上規劃課程還不便宜,一個月要三百多美金呢!口袋不夠深,所以目前我只能投資她所寫過的書Beyond Talent。我買的是第一版(2005),目前已經更新到第三版(2010),我稍微比較了一下內容目錄,兩版之間差距有點大,打算看完了第一版後再下手第三版。而上方的表格為第一版書中裡所做的比較,看完,真是讓人笑了。確實呢!十幾歲時心高氣傲,總覺得講到錢就俗氣;長大後發現,音樂家也是要吃飯的呀!
音樂家的職涯發展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鋼琴職涯發展—彈鋼琴可以做什麼職業呢?」,我在這篇文章中列出了不同的鋼琴家職業。問題來了,有這麼多職業可以做,但是,要怎麼開始呢?我們都知道,音樂家可以靠演奏賺錢,但要怎麼樣才能靠演奏賺錢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在Beeching的書中提到,許多音樂家從音樂相關系所畢業後,總是對於自己的未來茫然,不知道要怎麼發展音樂家職業生崖;還有就是,許多的音樂家都覺得拿到學位,找到大專院校教職,基本上就算是成功發展自己的音樂演奏生涯了。但音樂家職涯真的有這麼狹隘嗎?
世界上大部分的音樂大專院校教導了音樂學子們優秀的演奏技術、培育了許多音樂人才,但卻鮮少有音樂學校開關於音樂職涯的課程,導致學生們畢業後無所適從,只能跟著前人的腳步走。那麼所謂的「前人們」怎麼走呢?列出以下幾項常見的音樂職涯:
一、鋼琴:
- 想辦法找學校教職、伴奏職
- 參加一堆鋼琴比賽,看看有沒有辦法得個獎簽個經濟公司合約
二、歌手(包含聲樂)
- 到處參加試鏡,幾乎一年到頭都在試鏡
- 找學校教職
三、樂器類(弦樂、管樂、打擊樂)
- 考樂團
- 找教職
上述的幾項音樂職涯發展,是不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但大多數音樂學子跟著前人腳步走,走的卻不是自己最想走的路。
藝術vs. 商業
許多音樂家認為講到錢就俗氣,但要靠藝術吃飯,商業頭腦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舉凡音樂教室招生、音樂會推廣、CD發行銷售等,藝術可以為藝術本身,但藝術家還是要吃飯的。說穿了,藝術和商業其實是不太能分割的,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夠有經紀公司約呀!這怎麼辦好呢?那當然就是得靠自己了。那麼,音樂家應該具備怎樣的商業能力呢?
一、音樂家自我行銷的能力
Beeching在書中提到一件事:許多音樂家覺得會有人自動幫自己做好一切的行銷工作、演出機會也應該會自動找上門,自己該做的工作就是好好把自己關在琴房中練琴就好。但事實是,這些事情不會有人自動幫你做好,你必須自己來打點這些事。有些音樂家有經紀公司,但經濟公司也有分很多細項工作,並不代表找了間經紀公司,音樂家的演出之路就一路發達了。
現在這個自我品牌流行的年代,各式各樣的人都在學習自我行銷。對於音樂家來說,自我行銷的能力實在是太重要了,可惜許多音樂家都忽略了這一點。
Beeching在書中有提到自我行銷的方式,說起來很容易,但執行起來沒那麼容易。以下提供幾位我覺得自我行銷算是成功的台灣鋼琴家,可以參考他們自我推廣的方式來創造自己的音樂演奏生涯。
- 鋼琴家維若妮卡:經營部落格多年,自己接洽了許多演出,有時也會演奏自己的創作,幾乎每年都會在郵輪巡演。
- 鋼琴家盧易之:在德國就學期間就已經常常和校外樂團合作,剛回台灣時還和朋友組了樂團,帶著鋼琴巡迴台灣演出。新聞連結:四個大男孩燒光百萬也不放棄的熱血夢想:帶著鋼琴去表演給全台灣的人聽
二、人脈
看見「人脈」這個名詞,會想到什麼呢?有權力的人或是可以讓我賺錢的人是嗎?音樂家們,可能聯想到的是有權力的音樂總監和樂團指揮之類的吧!但如果經營人脈(交朋友)只朝著這個方向進行,也未免太過現實,意圖也非常容易被看穿,被洞悉往來動機後,可能會讓想聯繫的人反感。
來說說Beeching一書裡面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小小的樂團,演出結束後參加了主辦方辦的酒會,有個觀眾來和他們聊天,問他們有沒有發行CD。團員們回答因為經費不足,所以他們還沒有考慮錄製CD這件事情。沒想到這名素人觀眾因為太喜歡他們的演出,所以之後便決定出資讓這個樂團發行CD。
其實,經營人脈就是日常生活。如果你是音樂系的學生,就好好和同學們相處,以後肯定會有演出合作的機會,不同樂器的同學可能還會幫你介紹學生呢!
經營人脈不應該帶著唯利是圖的想法,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就好好善待身邊的人,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你身邊的路人甲乙丙,可能就會是你發展職涯的貴人。
三、觀察並尋找機會
如何尋找演出機會?比賽、試鏡、考樂團都是尋找演出機會的管道,但很多時候,這些走這些管道都有點像是在「買樂透」。尤其是比賽和歌手試鏡,你要如何在幾百人當中脫穎而出?你說你擁有堅強的演出實力就足以,但厲害的人很多,評審品味不一,要靠比賽崛起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當然,適度的參加比賽和試鏡是好的,但如果終年都將人生投入在這當中,實在太不划算。
Beeching在她的文章中提了一個她客戶的故事:Kristin聽說當地著名藝術博物館正在計劃一個大型的開放展覽日。在閱讀預備活動列表中,她發現主辦單位並沒有安排現場音樂會。 所以,Kristin給活動主辦方寫了一封電子郵件,提出了一個迷你音樂會構想,她可以和鋼琴家一起為這場展覽辦一個音樂活動,她同時也制定了一個音樂活動的程序,這個音樂活動所演出的曲目和展覽主題是相關聯的。主辦方非常感興趣,他們立即回信問Kristin的費用是多少。 之後,這間博物館很高興的預定了Kristin的表演,這對於主辦方和Kristin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時運不佳,卻不懂的如何給自己創造機會。減少一些自怨自艾的時間,相信處處都有機會發展長才。如果真的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那就繼續提升自我能力,並觀察這社會的動向,總會找到一些演出的商機。
結語
你是否也是不曾在大賽中得過大獎,或是也沒唱過什麼重要角色的音樂演奏者呢?你是不是覺得像自己這樣的人,要發展演奏生涯根本無稽之談?其實演奏生涯不一定是指世界頂尖的音樂家,小小的素人也是可以發展出自己小眾演出生涯。這是一個講求創意的年代,發揮你的創意以及觀察力,相信也有機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Beeching的書中提到的音樂家發展方法以及一些商業推廣方式太多了,實在是無法一一在這裡講完。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她的書,目前似乎只有英文版本。購買連結→(點我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