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博士資格考,每一位剛入學的博士生都得考這項考試。一共三個科目:自己的主修(鋼琴)、音樂理論、音樂史。音樂理論老師早已告訴我,以我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是不需要擔心資格考的。音樂史的部分我已經直接放棄,我不認為我有辦法這一次資格考直接通過音樂史。我決定把所有的讀書心力集中在鋼琴科目,等補考的時候再全心衝刺音樂史。
莫克教授和我說鋼琴的部分一共會有三題申論題,這三題是什麼樣的題目呢?莫克教授說題目由我們倆一起討論,看我對什麼樣的題目有興趣,我就往那個題目去鑽研。聽起似乎來沒有太困難,讓我放心了不少。經過討論,我們一起決定了三個題目。分別是分析台灣作曲家陳泗至的作品、分析布拉姆斯鋼琴奏鳴曲結構以及寫出鍵盤發展史。訂定了題目後,我便開始著手準備考試。
先從陳泗至的作品開始,一首一首的分析並且將創作背景背下來。這作品沒有太難寫,不過還是要練個筆比較安心些。另外兩題就得非常努力準備了,布拉姆斯第三號奏鳴曲五個樂章都得認真分析,鍵盤發展史也得好好的讀一下。還好有修了鍵盤文學課,把上課資料努力讀一讀背一背,練習寫個三次,考試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資格考分三天考試,一天考一科。第一天考音樂理論,一開始我都還寫得很開心,想說這些題目真是簡單一點都難不倒我,沒想到過了三頁以後就開始逐漸變的困難,到了最後一頁,全部都是20世紀後的曲子,我完全的傻在那,但也只能胡亂猜題交卷了!
第二天考主修科目,由於都是有事先準備過的,寫起來很順手,考試時間四個小時,我大概兩個小時半就交卷了。最後一天考音樂史,由於這一科是處在被我放棄的狀態,我根本沒有讀,不過可以看一下考試方式和題型也不錯,這樣下一次考的時候就有準備的方向了。
音樂史資格考分成三大類型題:聽力、名詞解釋以及作曲家和作品配對題。一共有六題聽力題,每一題都必須寫出可能的年代和作者並且創作手法,除此之外,還得選擇一題寫出申論。每一題音樂一共會放兩次,每次播放間隔五分鐘。六題中我只認出其中一首音樂,其它完全不知道是什麼。名詞解釋這個部分如果我有好好準備應該是可以考好,可惜我根本沒準備。配對題就更不用說了,只回答的出一點點。考完立刻就知道肯定是凶多吉少(雖然早就知道了)。
考完資格考兩周後成績出爐,鋼琴和音樂理論順利過關(是說音樂理論過關也有點神奇),音樂史掛科,一年內要想辦法捲土重來。但至少搞定兩科,下一次就只要拚盡全力讀音樂史就好。音樂史呀~~老娘跟你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