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文名字,我今天名叫奧黛麗赫本

by Nakaw
0 留言

小時候去美語補習班時,那裡的老師給我取了一個英文名字,那個英文名字陪伴我到高中,進入大學後,我便不再使用英文名字,也沒什麼特別原因,就只是因為沒有和外國人有交集,平時和同學交流,也不會沒事告訴別人自己曾經擁有一個英文名字。

時光飛逝,大學四年畢業,實習一年,接著進入了職場,領了第一份薪水後,買了一張機票到德國住了兩個月,當時報名了語言班,而老師也根據護照上的名字叫人,由於班上其他的中文名字同學都沒有在使用英文名字,我也沒有強烈使用英文名字的意願,於是,我不知不覺地接納了老師和其他非華裔同學們非常不標準的中文發音。

曾經有一次和兩位義大利朋友聊天,當時身旁有個使用英文名字的中國朋友,兩位義大利朋友很好奇的問她為什麼要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中國朋友說因為外國人的中文發音太差,所以取一個英文名字比較方便,而義大利友人聽見這個理由時甚感詫異,在他們的觀念中,如果他們要認識一個人,就得知道那個人真正的名字,如果無法正確地說出那個人的名字,那他們應該要努力練習去唸出那個名字,許多華人取英文名字的行為,似乎讓他們覺得不尊重自己的身分。

當時我被這樣的思想說服了,的確,為什麼我得為了外國人可以順利的叫我而變出一個英文名字給他們叫?我就是我,我的名字是我父母給我的,這比隨便一個補習班老師幫我起英文名字還有意義多了。從此,我堅決不使用英文名字,要是有外國人叫不出我的名字而不願意叫,那就代表那個人不願意認識我,我也沒必要去討好別人。

時光再次飛逝到多年後,這幾年,我留學英國美國,發現英語系國家的人對於取英文名字的華人接納度似乎比較高,或許是因為英文母語人士都有一定的優越感,所以華人取英文名字對他們來說是比較願意融入的。在非英語系國家時,從來沒有人因為唸不出我的名字而叫我取別的名字,倒是在英語系國家,常常動不動就被問有沒有英文名字,或是問我要不要取英文名字。還好,真正跟我成為朋友的外國人,都會很認真地用不標準的口音來念我的中文名字。到美國的後面幾年,為了讓大家方便,我讓他們叫我的阿美族名字(Nakaw),這個名字的接受度似乎比中文名字高很多。

最近開始在美國求職,我的教授四年來從來沒叫我取過英文名字,但因為求職的關係,她建議我還是搞個英文名字比較好。她說她曾經認識一個華人,用中文名字求職到處碰壁,但取了英文名字後,立刻就有工作了。我教授給我這個建議的時候,我大概已經投遞了20多個履歷,都是石沉大海。由於實在不想使用英文名字,所以開始使用阿美族名字申請工作,這時得到了一個面試機會,不過後來也是不了了之,之後再使用阿美族名字申請工作也都沒下文。

於是,我決定開始使用英文名字。看了看Amazing Talker的網站,上面林林總總列了400多個女性英文姓名,看的我都眼花了!由於一直拿不定主意,我便突發奇想,反正用什麼英文名字都可以,乾脆每申請一個工作都換一個英文名字。所以,我開始大量的使用不一樣的英文名字去申請不一樣的工作,我使用過的名字有奧黛麗赫本、珊卓布拉克、茱莉亞羅勃茲、安潔莉娜裘莉、尤利安納阿芙蒂耶娃(投完履歷後才想起這是俄羅斯人),當然,我會把姓氏改成我自己的姓氏,要不然別人會以為我是來亂的。終於,有份工作對我微笑了,使用的名字是Teresa Carreño,一位19世紀委內瑞拉鋼琴家,看來鋼琴家還是需要鋼琴家的保佑才行。很玄的是,其實我小時候用的英文名字就是Teresa,但我非常不喜歡這個名字,現在願意再次使用是因為這個鋼琴家的緣故。

當時收到面試通知的時候,接起電話,對方叫了Teresa這個名字,我愣了三秒才反應過來。後來面試結束,他們說要打電話給我的推薦人要推薦信,我走出面試場地後才想起我的三位推薦人全都不知道我有這樣一個英文名字,當下開始狂打電話和傳訊息,內心暗自禱告他們不要太快接到面試官的電話;後來我的教授告訴我,她說她聽到語音留言,想了好久Teresa到底是誰,直到看到我的訊息,才恍然大悟。而我家隊友則是抱著肚子在一旁笑到快岔氣,他問我到底為什麼不好好取個英文名字就好了?我只淡淡地回答,因為我真的很想試試看當奧黛麗赫本或是其他名人是什麼感覺。天生反骨的我,其實就只是單純的抗拒英文名字罷了。

後來我統計了一下,目前投了四十份履歷,得到四次的面試機會(有一次我自己放棄了),兩次是使用中文名字,一次使用阿美族名字,一次使用英文名字。目前看來,使用英文名字也不是個萬靈丹。我決定,下次還是用自己的本名投履歷吧!換名字遊戲應該會就到此結束了。

你可能也會想看這些文章

發表迴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