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是我在博士班時的同學,這個同學的求學歷程一直都是走學霸路線,一路不間斷地拿全獎讀到博士,每個學期都以全A和GPA平均4分(相當於滿分)做總結,27歲就順利的博士畢業並且無縫接軌的取得了某大學的專任教授教職。然而,她卻厭倦了在大學教職的生活,婚後決定辭職,和新婚先生搬家後,並沒有繼續尋找大學教職,而是選擇了到馬場工作。
安妮說她熱愛騎馬,從小就有騎馬夢;如果沒記錯的話,她好像說過曾經立志要參加某個厲害的騎馬競賽(奧運之類的,記不清楚了)。不過後來她做了別的夢–想成為一位歌手,所以為了這個歌手音樂夢,她沒有朝著馬術師的路線繼續精進,而是一頭栽入了音樂世界。在她的碩士和博士時期,幾乎學校裡所有的歌劇和音樂劇公演重要角色都被她拿下,除此之外,校外的歌唱比賽也是常常得獎並在不同的歌劇院和音樂節演唱重要的角色。
這樣優秀的安妮卻放棄了看似人生勝利組的道路。她的說法是,她厭倦了那樣的生活。她仍然喜愛音樂,仍然願意和朋友一起快樂的唱歌演出,但是她不喜歡學校那樣令人喘不過氣的環境,她也不想要再競爭了。這一年來,她取消追蹤了所有她曾經追蹤的歌劇院專頁和一些甄試機會的專頁,結婚搬家後,也沒有再尋找大專院校的相關工作。現在的安妮在馬場工作,她很喜歡馬,所以很享受這份工作;除了馬場外,安妮還打算去應徵當地咖啡廳的員工;許多人告訴安妮她的學歷不適合去做那些工作,但是安妮一點兒也不在乎,她只想要快樂的生活。
打從在學校時,安妮就一直是我很崇拜的同學,聽了她最近的故事後,我又更崇拜她了。安妮的人生截至目前為止聽起來好浪漫,音樂家、馬術師,也可能成為咖啡師,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呢?但我崇拜的可不是安妮的浪漫人生,而是她做選擇的勇氣。試問,如果你已經是一位大學裡的專任教授,你會輕易辭職嗎?恐怕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很難有付諸實行的勇氣吧?
社會上對於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普遍認知大概就是得去當大學教授,或者是進入相關的研究機構。我將安妮的故事告訴一些朋友,年長一些的人聽完後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甚至覺得如果是如此,那麼當初為何還要拿博士學位?年輕一些的朋友大概會和我一樣崇拜安妮,但沒有勇氣像安妮一樣將想法付諸行動。一來是懼怕社會觀感,再者是沒有太多的支持力量,所以最終都只能羨慕在心裡。
安妮說,現在的生活很單純、很喜樂。她偶爾還是會在Facebook上開直播唱歌給朋友們聽,並且樂於分享生活上的每一件趣事;努力的享受每一個美好的當下,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安妮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身旁和我一起拿到學位的同學們,每一個都在教職上就定位了,只有我還在惶恐著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有時候我覺得我應該也要努力去應徵一些教職,當然我也有去試著應徵,但我心底深處知道我不是個喜歡教學的人,也或許是因為這樣,上帝才把每一扇門都幫我關上了吧!
最近的我常常在想除了音樂以外,我還喜歡做什麼。如果是音樂相關的工作,我希望可以當歌劇/音樂劇伴奏(然後現在美國境內歌劇院全關門了…)。如果是非音樂相關工作的話,我想要成為一個走溫暖路線的文字創作者、我也想要開複合式咖啡廳書店、有時也會想當個採訪記者,採訪並紀錄不一樣的人生故事(這似乎也是文字工作者項目之一?);這樣聽起來好像是小學生在寫未來志願的作文,似乎會招致不少人的訕笑和白眼,但那也沒關係,因為人生是我自己的,路慢慢地走,總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風景。當然,現實的麵包也是要顧好。等拿到工作證後,我大概會先去找幾個家教學生教琴吧!在這空窗期間,就先努力朝著「溫暖路線的文字創作者」這個目標慢慢前進。
名利和喜樂,我選擇後者。而我也希望我永遠都會選擇喜樂。也許有一天,我會去拜訪安妮,然後我們一起找一間小教堂開一場小小音樂會,為愛我們的朋友而彈/唱。
2 留言
當原本的才藝變成生財工具,真的多多少少失去的熱誠
以及擁有那份才藝的快樂,反而被侷限住的
適當的放手也許對自己會比較好
是呀~但也許有一天又會想念自己的所愛並再度回到這條路上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