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Recital(講習式音樂會)是幾乎每個在美國攻讀演奏博士的學生都得開得音樂會。顧名思義,這就是一場除了演奏還必須演講的音樂會。一般來說,演奏博士學生在畢業之前必須開至少三場音樂會,其中一場必須是Lecture Recital。
如果是一場一個小時的Lecture Recital,大概就是半個小時的演講時間和半小時的演奏時間。對於習慣上台只演奏樂器的人來說,還要開口說話,著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過對於修指揮的人來說,似乎Lecture Recital對他們就容易了許多,畢竟排練時他們也都在講話,對別人說話不是什麼難事,甚至有些指揮可以從頭到尾完全不需要看稿來進行Lecture Recital。我曾經聽過兩場指揮學生的Lecture Recital,除了手上完全沒稿子外,還和觀眾的互動非常好,連時間都掌握得恰到好處。對於我這種稿不離手的人來說,能夠不要結巴就已經不錯了,丟稿演講根本就是不可能。
準備一場Lecture Recital,首先得想好演講的主題。它並不是單純的曲目解說,所以一般是先想好主題再來選曲子。比如說有人想要講變奏曲,他就可以選不同作曲家的帕格尼尼變奏曲來介紹不一樣的變奏曲技巧。我看過最多人選擇題目的方式是選個作曲家的曲子直接作曲式分析。很多國外的學生會選擇自己國家的作曲家寫得曲子,然後再解說這個作曲家的作曲風格如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舉一個台灣學生的例子,她講了蕭泰然老師的作品,並且解釋蕭老師的作品使用的作曲元素(原住民音樂、五聲音階等);另一個巴西同學則是選擇巴西的作曲家寫得曲子並分析創作手法。大家似乎都盡量選比較沒人認識的作曲家,可能是怕講太有名的作曲家會被別人放大檢視內容吧!也可能是覺得想要把自己國家的作曲家介紹給多一點人認識為祖國發揚光大?哈哈!想想如果一個人要講貝多芬晚期奏鳴曲,那要讀多少文獻做多少功課,那還是盡量不要去碰那一塊吧!
以我看到的例子來說,很多人的Lecture Recital主題都是和自己的畢業論文題目相關聯的,這樣做起來也比較省事(不用再另外想別的題目)。我有個朋友的論文題目是Traditional Irish Musical Elements in the Solo Piano Music of Ryan Molloy[瑞安·莫洛伊獨奏鋼琴音樂中的傳統愛爾蘭音樂元素],而他的Lecture Recital就直接演奏Ryan Molloy的鋼琴曲並且講解當中所使用的愛爾蘭音樂元素。當然也是有人Lecture Recital和論文題目完全不相關,這就要看個人喜好了。
我做得論文題目是國際鋼琴大賽曲目應用,我的Lecture Recital的題目是鋼琴練習曲在國際鋼琴大賽的使用情形。我蒐集了世界音樂大賽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當中所有鋼琴比賽的曲目,並分析了它們使用蕭邦練習曲的情形;我選了六首蕭邦練習曲,三首比賽中最常被演奏的蕭邦練習曲以及三首幾乎不會有人選的蕭邦練習曲,外加一首Ligeti的練習曲(在比賽中也很常被演奏)。整個Lecture Recital的演奏時間為28分鐘,講稿時間大概25分鐘,再加上往返講台和鋼琴之間的時間,剛剛好一個小時。
一場Lecture Recital的事前準備工作最難的地方大概就是講稿的部分。有些人選擇先講半個小時再演奏半小時,我則是穿插進行,這個部分就端看每個人的喜好,有時候也是要看題目和曲目。如果曲目是一首三十分鐘的奏鳴曲,那就不可能穿插講稿在其中。講話和演奏穿插進行其實不太容易,舉我自己的例子,我彈完蕭邦冬風練習曲(Op. 25, No. 11)後,走回講台要繼續講下一首曲子,我的心跳因為曲子的關係跳得非常的快速,講起話來感覺真的喘不過氣,但又不能有太常得停頓。所有整場Lecture Recital結束後,我覺得我整個人真的快要缺氧了!
除了講稿和曲目,舉辦Lecture Recital還得準備PPT和發給觀眾的講義。我的指導教授建議非英語母語人士最好是拿著麥克風講並且講話速度要放慢,畢竟我們不是母語人士,有時候講話會帶入自己本身的語言習慣。所以講慢一點、語調要有清楚的抑揚頓挫、眼神要和觀眾有交會都是很重要的。基本上就像小時候參加演講比賽很像,只是演講比賽不需要講這麼久就是了。
Lecture Recital是我博士生涯的最後一場為了學位的演出,也是我耗盡最多心力準備的一場。我很幸運在結束後很多觀眾都來跟我說他們很喜歡我的題目並且喜歡我的演出。人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下一場Lecture Recital的機會,如果有的話,希望我可以有勇氣挑戰丟稿演講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