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古典音樂愛樂者對於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所寫的《我的祖國》並不陌生,尤其是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可謂是耳熟能詳的交響詩,許多樂團常常會單獨演奏『伏爾塔瓦河』。有許多樂評寫過關於《我的祖國》的錄音版本比較,大多數都推薦Kubelík指揮捷克交響樂團的版本,畢竟捷克人演出捷克音樂家的音樂總是會多一點自身的民族情感。
今天要來介紹的不是各大錄音版本,而是不同器樂演奏的版本。這首交響詩被不同的作曲家改編成不一樣的演出編制版本,介紹不同演出版本之前,先來大致講解一下『伏爾塔瓦河』的故事背景吧。
《我的祖國》是史麥塔納在1874到1879年間完成的交響詩,由六首色彩繽紛而富戲劇性的管絃樂曲所組成。儘管這六個樂章時常被認定為是一個整體(包括伏爾塔瓦河),但它的每個樂章其實是獨立作品。史麥塔納在這首交響詩中展現了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風格,而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就是在描述捷克伏爾塔瓦河的景致。
Henri de Kaan,一位19世紀捷克音樂家。他將此曲改編成鋼琴版本。鋼琴演奏者要用一架鋼琴呈現出各個樂器不同的音色以及交響詩磅礡的氣勢不太容易,有一些技術上的限制。管弦樂團讓我看見的畫面像是乘著老鷹翅膀飛翔並從空中俯瞰整個伏爾塔瓦河的景色,而鋼琴版本帶給我的畫面像是我自己漫步在河畔,能看見的景致依舊美麗,但不像空中俯瞰一樣可以看見每個河流彎道的景色。
Hanuš Trneček,19世紀捷克音樂家,他將『伏爾塔瓦河』改編成豎琴版本。第一次聽到這個版本時好驚訝,整首曲子在豎琴演奏後完全改變了該曲的氛圍。如果管弦樂版本描繪的是壯麗的伏爾塔瓦河景色,那麼豎琴版本可以說是在述說夜晚時分月光照著伏爾塔瓦河的樣子。豎琴演奏者彈奏琶音時時,我彷彿看見了河面波光粼粼的情景。
除了管弦樂版本,目前Nakaw就找到了兩個其它編制版本的『伏爾塔瓦河』。Nakaw很喜歡聽不同編制的曲子,像是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的鋼琴改編管弦樂版本和德布希貝加馬斯克組曲的鋼琴改編管絃樂版本。不同的編制演出來的曲子效果都不一樣,每當看到同一首曲子以不同風貌呈現出來,我總是會感到特別興奮。如果有音樂朋友知道還有什麼好聽的不同演出編制的曲子,也歡迎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