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明罕音樂院念書時,當時還是在舊校區,琴房和學生比例完全不成正比。那時候學校用了一個線上訂琴房系統,開放學生48小時前開始預訂,可以訂琴房的時間為早上七點半至晚間九點三十分。如果沒有訂到琴房,也可以去頂樓直接現場排隊不需要預定的琴房,一人一小時,時間到就換下一個人,當然也是可以重覆排隊的。
線上搶琴房就像搶普悠瑪火車票一樣,手指點的速度慢一點琴房就全被搶光了,尤其是有史坦威鋼琴的琴房,如果沒有好的網路和靈活的手指,基本上是絕對搶不到的。那時的我因為不想要花太多心思在搶琴房這件事上,所以大部分訂的都是平價品牌鋼琴的琴房,或者是頂樓可以現場排隊的直立鋼琴琴房。不搶史坦威琴房的好處就是可以練比較久的琴,如果接下來沒有人訂琴房,就可以繼續練下去。而我就是常常練到超過時間還沒有被趕出去的那位。
在音樂院裡,我練過的琴有Yamaha、Kawai、C. Bechstein、Blüthner,偶爾會練一練史坦威。每台琴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即便是音樂廳裡新買的那幾台史坦威也都有所不同。有幾台琴年紀大了,感覺稍微用點力整台琴就要散掉了。大部分同學們都不太愛練老琴,不過我卻和音樂院裡的老琴們都成為了朋友;除了沒人和我搶之外,感覺彈老琴好像可以讓我離19世紀年代音樂家的距離更近一些。
我習慣在早上五點起床,五點四十五分搭上第一班公車,六點十分抵達校門口,六點十五分的時候警衛開門,基本上到九點之前都不太會有學生來學校練琴,我隨便挑一間琴房,有時候會溜進音樂廳彈史坦威享受一下大廳的音響、有時候會去找19世紀古鋼琴彈個蕭邦、偶爾會去找Bechstein練個莫札特,大部分時間會坐在Kawai鋼琴前練習所有的作業。
練琴是非常需要強大專注力的一件事情,而早晨對我來說是學習的最佳時間。一日之計在於晨,雖然一大早起床總是讓我感到很痛苦,為了練琴,我還是會設下兩個鬧鐘逼自己起床;每天早上成功起床後,我就會告訴我自己今天我成功的做了第一件事情。到了琴房,總是得先坐在鋼琴前整理思緒,接著才開始了一天的練琴時光。晨光灑在琴鍵上,畫面看起來很美好,心情總是會和這樣的畫面一起變得很開心。在無人打擾的早晨中,我總是能夠心無旁鶩的練大概三個小時,等要上課的老師或是有訂琴房的同學來敲門後,我再去頂樓排隊練琴,練到中午時去吃午餐,有些同學這時候才來到學校找琴房,而我已經練了六個小時準備收工了。
英國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要在0度的時候離開溫暖的被窩真的非常需要頑強的意志力,這也同時在考驗著我的耐力和毅力。儘管凌晨仍舊黑暗的街道讓人心生畏懼,我依舊是拎起書包和雪衣出門搭公車,然後在星巴克買一杯咖啡並在琴房里看日出。這樣的練習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練就的不是一身鋼琴炫技功夫,而是鍛鍊出強韌的意志和堅定的心志。
在搭乘前往學校公車的路上,我用心與自己對話;在鋼琴前,用心理解作曲家的思維、努力讓我的手指達到技術標準以及認真傾聽每架鋼琴不同的聲音;在練完琴後,我享受著達成一日目標的喜悅。在英國練琴的日子一直都是我所懷念的,除了我在那裡所學習到的曲目,我也很懷念搶琴房練琴的時光。因為,那是一段練就我穩定心性和堅強毅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