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上,我們總會留下一些不完美

by Nakaw
0 留言

在音樂院裡,在每一年放暑假前,每一位主修演奏的學生都得開一場期末音樂會。大概從五月初開始,音樂廳裡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不同主修樂器的音樂會,而這些音樂會也都是開放觀眾入場的。對音樂院的學生來說,這一場音樂會是每年最重要的考試,所有人的目標都一樣:在舞台上完美演出,並拿到Distinction的成績。

在我們學校,50分以上為及格分,60分以上為merit,70分以上至100分為最高等級Distinction。碩士第一年開音樂會時,因為聽聞了很多前人音樂會被當掉的故事,所以總覺得自己有被當掉的危機。當大家抱著非得拿下高分的雄心壯志在準備音樂會時,我的目標只設定在50分,我只希望我平安過關,至於分數高低,那就再說吧!

音樂會前最後幾次上課,由於我一直很擔心自己被當掉,所以不斷的詢問鐵路哥教授我彈這個樣子會不會過關,鐵路哥一臉驚愕地看著我並對我說:「如果妳被當掉的話,我真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聽完這句話,確定我的演奏(應該)在安全範圍內,稍微放心了。剩下的日子,就是努力的把自己的演奏變更好,接著,音樂會的日子到了。

那一天是六月一日,是個迎接夏至的季節,但伯明罕依舊刮著令人打寒顫冷冽的風。我是當天最後一位開音樂會的人,輪到我時,已經是晚間六點。還好,建築物裡的暖氣夠暖,讓我的手指不至凍僵。除了兩位評審老師,其他一共來了三位觀眾,都是我的朋友,一位從里茲遠道而來,其他兩位則是校內的朋友。當時我心裡想著,就讓我為這五位觀眾來一場完美的演出吧!我記得,在舞台上,我演奏得很盡力,但卻不是很完美,中間有一小段落忘記而跳掉了,曲子仍然順利的進行著,音樂仍然的流暢,但是,那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演出。

大概一周後,音樂會的成績出來了,69分。就像我在舞台上的不完美演出一樣,這個分數也留下了遺憾。雖然一開始的目標設定是50分及格,但實際看到分數後,心裡面卻因為那一分之差而錯身而過的Distinction而嘆息。接下來的幾天我總是在想,如果我再努力一點,如果我當時沒有跳段,如果我彈了一場完美的演出,是不是我就可以成為Distinction?想了幾天後,因著其它的事情依序來到,我也就將這件讓我有點遺憾的事情忘了。

一年後的碩士畢業音樂會,分數出來的那一刻,我想通了前一年我一直想不透的答案。這一次,我成功的拿到了Distinction的成績,並且可以驕傲的領到印有「Graduate with Distinction」字樣的畢業證書。但這時我明白了,69分也好,distinction也好,這些,都是不完美的。儘管distinction是個頂尖的象徵,但它仍然不是完美的100分。

曾經在2017年波昂貝多芬鋼琴大賽採訪了一位選手,他和我說,他的演出從來都不完美,每次演出完,總是會有可以再修正的部分。當時我們坐在咖啡廳裡進行訪談,那位選手一邊啜飲著手中的咖啡,一邊對我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繼續的練習,因為我們總是不完美。就算是像Pablo Casals這樣偉大的音樂家,他生前也仍然在追求完美的路上。」

所以,merit和distinction實質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區別,因為它們都代表著不完美,代表著音樂路上我們都還要繼續的努力。我拿到merit那一年所付出的努力並不比拿到distinction那年的努力還要少,說穿了,或許distinction只是一個可以讓我可以在社交媒體中發佈狀態滿足虛榮心的頭銜,除此之外,它無法定義我的演出真正的價值。

舞台上,沒有完美的音樂家。在音樂裡,或者說,在藝術裡,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完美。而我,離登峰造極,還有好大一段距離、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你可能也會想看這些文章

發表迴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