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在演奏時的臉部表情探討

by Nakaw
0 留言

筆者的博士班教授曾和筆者分享聽過的一場音樂會,大約在1992年,M教授在紐約聽了大師Alfred Brendel的鋼琴演奏會。根據M教授的形容,她說當Brendel在演出時,身為觀眾的她必須低著頭聽音樂,因為她實在是無法忍受看著Brendel演出時臉上過於豐富的表情。幾年後,M教授在某雜誌看見Brendel的專訪。Brendel說當他看了他自己演出的錄影時嚇了一大跳,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臉上會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表情。從此之後,Brendel練琴時都得在前方擺一面鏡子,隨時觀察自己是否又有奇怪的表情。

其實,除了Brendel之外,也有許多演奏家在演奏時臉部表情是非常豐富的,但主張演出時都不要有表情的人也不少。筆者曾經在幾年前採訪鋼琴家齊柏斯坦,她告訴筆者,她不喜歡看到演出時有太多表情在臉上的演奏者。齊柏斯坦認為音樂上的表情應該就由音樂本身來表達而非透過演出者的臉部表情來告訴觀眾演出者本身的情緒。幾年後,筆者在別的報章雜誌又看見了齊柏斯坦接受別的採訪時說了一模一樣的話,並且她還說她希望她自己不是那種有很多臉部表情的演奏家(大概是因為她演奏時無法看見自己的臉所以才這樣說吧)!

筆者本身演奏時也不會有太多臉部的表情,不過也不排斥看到其他演出者在演出時有些許的臉部表情變化。當然誇張的面部表情的確會讓觀眾不忍直視演出者,就如同有些演出者刻意用誇大的肢體動作來吸引注意力一樣,是非常沒有必要的。就筆者本身觀點,大概就只有指揮需要有誇大的表情來指引樂團/合唱團成員如何演出(但指揮是背對觀眾的),其他的器樂演奏者,當演奏時臉上出現了誇大的表情,如果不是由音樂引導發自內心的表情的話,那還是免了吧!

Alfred Brendel演出 Schubert – Four Impromptus, D 935

你可能也會想看這些文章

發表迴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